庆宁四年,千乘父子因故争吵不休,扶玉被挟中间,左右为难。
矛盾难解之下,千乘钺整理行囊提剑摔门而去,竟是做出离家出走之举。
千乘昀满腹怒气坐视不管,扬声直言让他滚。
扶玉心焦得紧,也顾不得安抚夫君,提着裙子便往外奔:“钺儿!你父亲年纪渐长,说话难免犯浑,你嘴上随意应他几句便是,又何必与他较真,你随大母亲回家来,莫要胡闹。”说着,便牵上前头儿子的手掌,意欲将他拉回府门。
却不想被他倏然搂入怀间,腰身亦被一双铁似的臂弯紧紧勾住,不由得微微发怔:“钺儿?”
千乘钺凝着他隐约泛红的眦尾,轻声道:“大母亲不必忧心,儿子本事大着,死不了。”
他目光好似野心毕露的幼狼,直将人盯得心底发慌。
扶玉微一愣怔,适才回神便见他已然行远,唇齿几度张合,呼唤得口干舌燥亦不曾换得他一次回头。
他将琉璃姐姐的孩子弄丢了,这可如何是好。
扶玉胸口发疼,倚着朱色门板的身形也颓然下滑。
千乘钺离家出走之年,尚还未满弱冠,此后多年都不曾往家中递信。
千乘昀被这不孝子气得不清,再加之多年日夜奔波,身子早已耗损得一塌糊涂。
庆宁八年冬,千乘昀偶感风寒,进而牵扯出满身病痛,自此缠绵卧榻一病不起。
次年三月,扶玉照例巡过千乘名下多家香铺,旋即偏身行入药房替夫君抓药,他方才提着药包步出门槛,便见外头熙熙攘攘围作长龙,一队人马沿街远远而来,径直往大内行去。
扶玉抬掌撩开帷帽纱摆,抬眸朝街心投去目光,恰好望见那骑马跟于官员身后的英挺背影。
少年将军肩宽腰窄、银甲红衣,他似有感应般回眸观来,目光利如锐箭径直刺往药铺前头戴帷帽之人,他眉目忽而携弯,似笑非笑地对上那人隐于薄纱间的璨金双瞳,而后不动声色地别开眼,复又凝往前方道路。
正是离家出走五年之久的千乘钺。
扶玉被他瞧得无端发慌,胸口也隐隐发闷,百思不得其解之下,索性偏眸视往一旁看热闹已久的行人,开口询问起街上之事。
这才知晓这队人马是从西南而来,而那高坐马上的赤衣少年,便是那立下赫赫战功的剿匪功臣,千乘小将军。
西南匪患频发,又逢前年丰帝驾崩,盗匪愈发猖獗,新帝甫一登基,便下达旨令联合当地诸位江湖人士一道剿匪,如今看来是凯旋而归了。
钺儿回来了,分明该是好事才对,他却总觉心里惴惴,如何都安宁不下来。
扶玉按了按心口,也顾不得过多思忖,拎着药包匆匆归家,又与夫君细细说道起今日见闻。
千乘昀今日状态甚好,听他絮叨多时也不觉发困,精神头足到搀着他在院中走了好几个来回,颊边也渐渐盈起血色,俨然一副将要康复的模样。
扶玉面上喜色难掩,却也不敢由他多走,见好就收的挽他回房,然而方才给他掖好被角,却被猝然握住手腕,玉镯也当啷乱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