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月凌握紧了拳头,许是又想到了什么,又松了拳头,用丝绢擦了擦手,“国公大人还是先管好自己吧,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正如您所言,我是君,你是臣。”
说罢,谢月凌不再理会王兼文,转身欲走。王兼文在她身后冷冷地说道:“郡主,任性是会付出代价的。”
谢月凌脚步一顿,却并未回头,“谢克己吗?你杀了他吧,谢家儿子不少,死了他一个,差不了多少。”
随后,她迈着步伐,离开了宫门口,只留下王兼文站在原地,脸色阴沉地望着她的背影。
看来杨慎真的是没有半分瞒着人,就差拉着她到王兼文面前说两人要一起弄死他了。不过两日不到,王家就将事情查的明明白白,如此可真是没有回头路了。
谢月凌心中暗自思忖,杨慎此举虽说莽撞,却也将她逼至绝境,反倒激起了她骨子里的倔强。
王家既然已将事情摸得透彻,那便索性破釜沉舟,放手一搏。她深知,这场与王家的较量,已然没有退路,唯有全力以赴,方能为谢家、为天下百姓,也为自己寻得一线生机。
此时,宫墙下的小径上,几个小太监正低着头,匆匆忙忙地小跑着,手中捧着刚从御膳房端来的食盒,盒盖缝隙间,袅袅热气升腾而起,想来是给哪位妃嫔或是大臣送去的膳食。
远处,身着宫装的宫女们,手持扫帚,正一丝不苟地清扫着地面上的落叶,每一下动作都带着宫中训练出的刻板与规矩。
寒风依旧呼啸着,卷起地上的落叶,在空中打着旋儿。
第46章击鼓鸣冤
陛下传召谢月凌,一是为了谢月凌与杨慎之事,二便是这王家一事。
谢月凌到的时候,皇帝正坐在案前,手中捧着一本古籍,见谢月凌进来,轻轻放下书籍,抬眸微笑道:“包儿来了,快坐。”
谢月凌盈盈下拜,行了大礼,“臣女叩见陛下。”
“起来吧,在舅舅面前,就不必多礼了。”
谢月凌起身,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目光澄澈,试探性的问道:“舅舅找我是为了杨将军的事吗?”
“不错,”皇帝目光灼灼,“杨慎手中的东西,如今应在你手里吧。”
谢月凌心中一凛,知道此事瞒不过皇帝,便坦然答道:“回陛下,证据确实在臣女手中。臣女本想待查明真相后,再呈交陛下。”
“你不必惶恐。”皇帝摆了摆手,“王兼文此人,野心勃勃,寡人早有察觉。这些年,他在朝堂上结党营私,贪污腐败,所作所为寡人都看在眼里。此次杨慎入狱,背后定是他在操控。”
谢月凌微微点头,“陛下圣明,臣女也觉得此事蹊跷,杨将军绝非私吞军饷之人,想必因为得罪了人,才遭此横祸。”
“宝儿,舅舅自幼看你长大,你想要什么,大可以直说。”
这孩子向来无利不往,这次大费周章收了杨慎手里的东西,又不出手,看来是有了想要的东西,等着自己来问。
这孩子长大了,也会开始和长辈博弈了。
此话正合心意谢月凌的心意,她跪下行礼,随即呈上一沓信件,“舅舅,此乃王家当年谋反罪证,以及王家自陛下登基以来,卖官鬻爵,贪墨灾银等等罪证。侄女愿为舅舅分忧,除去王家这个祸患,只望舅舅能答应侄女一个请求。”
皇帝接过密信,细细阅读,眉宇间渐渐凝聚起一股凝重。
待看完,他抬头望向谢月凌,“证人在何处,如今证人皆在臣女的私宅。”
皇帝合起了信件,脸上略有愠色,只是很快便收了回去,“好,将人都悄悄送往大理寺狱,寡人会派人好好查探。”
“舅舅,臣女以为,当让他们击鼓鸣冤,让天下人皆知王家之罪和陛下的英明。”
“也成,寡人会派人一路护送。”
最终结果都差不多,不过是能得一个英明的名声,或许能在史书上留下更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臣女带着他们前去,才是最合适的安排。”
皇帝听闻谢月凌之言,眉头微微一皱,靠向椅背,目光在她脸上审视良久,似在权衡其中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