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能有个照应,就更好不过了。
傅卿点头,叮嘱他们看好衍儿。
温正走来后才看见周应淮,先跟他打了招呼,这才说起这回回村的事儿。
“嫂子,这回的墨条都卖出去了,这是这回卖得的印子。砚台还剩下几方,我想着如果真的不行,就低价卖出去。”
傅卿没想到这些墨条卖的这么顺利,银子也卖的不错。
这些都是周应淮一个人做的,用不着给村里分钱。正好周应淮在家,傅卿就把银子给他了。
这些银子,足足有四十多两。
周应淮没想到自己三年前留下的东西的竟然能卖这么好的价格。
“是哪种墨卖的最好?”
“百叶香墨卖的更好一些,甚至卖完了还有人来问的,说是成墨书写后能有淡淡的香味,文雅得很。
周大哥,那个百叶香的原料是什么?要不要再去外头买一些回来,咱们今年再做一些。晾好成墨也得需要三年时间,到时候你家少禹跟春生正要去乡试。”
傅卿点头。
墨条肯定是要继续做的,甚至她也只想做百叶香的墨条。
毕竟这个东西只有她这里才有材料,别人想仿都仿不出来,自然也就只有留香阁能卖了。
“既然卖得好,那就多做一些。三年后春生乡试考中秀才,到时候留香阁什么东西都好卖。”
温正疑惑,“为什么是春生,少禹不考吗?”
周应淮应了一声,“少禹不是那块料子。”
少禹不是那块料子?他可是全村人的希望啊。
傅卿不愿解释,只是说:“之前就跟徐掌柜说过,想让他教少禹做生意,过几天就让少禹跟你去留香阁打下手吧。”
“那正好,明天让他跟承良一块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