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内朝,又换成了内侍太监领路,沿着外廊一路向西,在慈宁宫前的永巷转向西边的内华门,经过护城河上的金安桥,前方是一片开阔水域,岸边耸立的高大宫殿便是琦年殿了。
贾敏呼了口气,小小声道,“总算到了,可累坏我了。”
贾政也看明白大明宫的布局了,熟悉的三殿六宫依旧是主体建筑,将西边的南海和中海括进来就是所谓的太液池,不知后面的景山和北海是否也在宫墙里面。
负责寿宴的礼部、三寺和内务府的官员都在琦年殿外候着,先由内侍将女眷引入殿内,双方才见礼寒暄。
贾代善和文官不熟,对方也没有结交的意思,简单哈啦几句就把贾政等人交给内侍,带领他们前往内殿。
琦年殿是雁翅形状的三重殿结构,东西殿由两亭与主殿连接在一起,他们进入主殿时四位郡王均已落坐,修国公和齐国公府也到了,见贾代善带着子侄进来,两府的人赶忙笑着站起来迎接。
四个国公府相互见过礼,贾代善又带子侄向四位郡王见礼。
东西南北四个郡王府,就数东平郡王与自家最是亲近,二代郡王比贾代善大了近十岁,留着两撇小胡,长得英武不凡。
他起身扶住贾代善,又看向贾政,笑骂道,“你这孩子看着老实,闯起祸来比那大闹天宫的猴子还能折腾。”
贾政笑嘻嘻躬身认错,东平郡王一向把宁荣两府的后辈当自家子侄看待,没必要太过严肃。
修国公的孙子侯孝康却哼了声,“闯了那么大的祸,你今天竟然还能来参加寿宴。”
说完他白了贾政一眼,又送给自家老爹一个大卫生球,也不知是对谁不满。
在场的人都忍住笑假装没听见,修国公府教子严厉和荣国公府溺爱子嗣同样出名,也难怪小家伙要报怨了。
贾母带着媳妇女儿来到东殿,皇后已经和众妃嫔在这里等着了,皇后是太子亲母,为了儿子,她向来克己复礼,待下谦和,在朝臣内眷面前从不摆驾子。
顺亲王妃也提前到了,众人正在说自家孩子的事,等贾母几人行过礼,东平郡王妃笑道,“政儿可来了么?我家王爷昨儿才从直隶回来,进家门就问我政儿被打得怎么样了,去看过没有,我说根本没挨打,他还生气来着。”
贾母脸都红了,赧然道,“哎,这都传到直隶去了?给你们添麻烦了。那孩子也不是经常闯祸,他祖父在时还能拍打几下,我们实在下不去手。”
皇后这半个来月为圣寿节忙得晕头转向,见众人都笑个不住,她茫然道,“是荣国公府的孩子出事了吗?”
众人笑得更欢了,贾母只得把贾政搞出来的乌龙事件又说了一遍,“两边都想岔了,孩子以为我们什么都不知道,骑驴玩得挺开心,我们找不到他就以为出事了,吓得满城的人都帮着找孩子。”
皇后哎哟一声,“政儿这么勇敢的么,疯马他都敢拦。”随即又大笑,“买头驴逛街,那孩子怎么想的啊。”
顺亲王妃笑问道,“我听说那驴你们还养着呢?”
贾母叹气,“他连名字都起好了,不养着怎么办,那驴比它主子还能闹人。”
众人大笑,皇后用帕子按着眼角,对掌事女官道,“去把政儿传过来,自从你们家回京,我只见过敏儿,还没见过那孩子呢。”
贾代善听说皇后要传见贾政,他也没多想,皇上皇后和他们这些勋贵二代的年纪差不多,都是一块儿在京都长起来的,见见对方的孩子也不是啥稀奇事。
贾政也是这么想的,原身小时候常听太太说以前的事,皇后甄贵妃,还有那几位王妃,没有她不认识的,就当去见老妈闺蜜了,没必要吓自己。
向老爷点头让他安心,贾政随内侍和女官从外廊下前往东殿。
看到他们选择的路线,他更放心了,能走在明面上就是不会暗中做手脚的意思,虽然不知道见面时皇后会说什么,只要不刻意刁难,应对起来应该不难。
肃身垂首进入东殿,贾政刚要向主位叩首,温柔带笑的女声便抢先道,“罢了,抬起头来给我们见识一下荣国府的宝贝儿。”
听到满殿的笑声,贾政便知道这群人就是闲的,没事逗弄小孩子玩儿,太拘谨了反倒不妥。
他躬身揖礼,而后大大方方抬起头,直面主位的中年美妇,气度雍容,温柔慈和,双目好似能包容万物的海洋,一国之母的气势远超他想象。
皇后也在打量贾政,面如美玉,鬓若刀裁,俊眼修眉,顾盼神飞,好个俊俏的小郎君。
她又看向美若春水的贾敏,横了贾母一眼,嗔道,“怎么好孩子都托生到你肚子里去了,你从小就是个小气的,有这么好的孩子也不知道分我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