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半截子入土的假清高罢了。”
张良却摇摇头:“他们不愿意来侍奉陛下,不代表不愿意侍奉公主。”
刘邦不欲与张良争执,便由着吕雉派人去请。
但哪怕那几个老家伙愿意去楚国,他们七老八十了能有什么用?
那范增七十好几了,尚且能勉强给元帮上忙,这四个老头可都快八十岁了。要是他们一个不注意,嘎嘣一下死了,还得元给他们办丧礼。
要干活,还得是年轻人。
刘邦索性直言:“子房啊,朕记得,你的儿子与元同岁,怎么平时不见你提起他?”
听见刘邦这话,张良变了脸色,他言辞之中带着些无奈:“请陛下另择他选,臣这儿子,属实是不合适了。”
吕雉倒是了解得更多些,张良的儿子张不疑,从小就是个爱冒险、求刺激的性子,做事情不管不顾,丝毫没有张良的低调与周全,也为此多次与张良争吵,甚至负气离家出走过。
还是樊哙领着人去寻回来的。
“他叫什么名字来着?”刘邦做出一副认真思考的样子。
这几乎是明示张良,他想让他的儿子做官了。
“不疑,他叫不疑,”张良严肃地给刘邦行礼,请他收回成命,“并非臣不愿让他帮助长公主,实在是他这冲动毛躁的性子,入不得朝堂啊!”
这小子要是做了官,只怕要搅弄出不小的乱子,甚至要祸害整个家族。
该说不说,张良对自己儿子的判断很是准确。
在原本的历史中,汉文帝五年,继任的留侯张不疑,参与谋杀原楚国的旧贵族。
他被削去爵位,判处死刑,倾尽家产才能保住性命,后来只做了一个更夫,留侯家族更是自此不显。
但如今的刘邦,显然是有自己的考量,他摆摆手:“年轻人,就是要血气方刚,路见不平,你年轻的时候不也是去刺杀秦始皇吗?”
“就让不疑去楚国,天塌下来,朕给他顶着!”刘邦做出了承诺,他拍拍张良的肩膀,“总不能一直把他关在屋子里,还是要让孩子多走走看看,这样他们才能成长。”
“你看,我就是这般栽培得元,她不是很好嘛。”刘邦忍不住又吹嘘起来,包括但不限于他如何教育刘元,如何以身作则。
“子房啊,元就是乃公一手教出来的,有她在,定会给不疑一片施展的天地!”
这一句话给张良说得更难受了,他俊美的面庞带了几丝祈求,看向吕雉。
“好了,既然如此,那便问问不疑的意思,他若是不愿意离开长安,那便罢了。”吕雉给出了折中的意见。
张良这才心安,他回去压根就没和张不疑说这事情,因为他心里清楚,若是张不疑知道了,一定想去楚国。
翌日。
“大王,不疑已经同臣说了,他不想……”张良的话说到了一半就停了下来,因为他在宫里碰见了张不疑。
此时,张不疑正与刘邦相谈甚欢,一脸崇拜地看着眼前吹嘘自己的大汉皇帝。
“子房,不疑已经答应我了,”刘邦看看张不疑,又看看张良,大笑着夸赞,“果真是虎父无犬子啊!”
“我已去信给元,这御史大夫一职,想来不难。”刘邦了解刘元的脾气,并不敢直接给张不疑封官,要是真一道旨意下去,这就是打了楚国的脸,他都怕刘元跳起来造反!
御史大夫……张良思索了片刻,总比太尉要好。御史大夫谏言百官,倒是适合这小子的性子。
至于得罪人……张良此时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
*
数日后。
刘元亲自接见了张不疑。
此人与留侯张良所说的倒是相符,但也不完全相符。
相符的是他的一身傲气,而不符的,则是刘元看见的他的那份自卑。
有意思,留侯的儿子竟然也会自卑。
见到刘邦这份封昭明为“天下第一孝子”,封景春为“天下第二孝子”的旨意,刘元噗嗤一下就笑出声来。
这笑声吸引了韩信,他走过来,伸手接过刘邦的圣旨:“公主在笑什么?”
而后,他也看见了这几排大字,与刘元一样笑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