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雾气不像晨雾会随着太阳升起而消散,也不像夜雾会被灯光穿透。
就那样悬在那里,不浓不淡,若即若离,让两个人都隐约觉得有什么不一样了,却又说不出究竟哪里变了。
**
次日下午两点,私人影院里光线昏暗。
宽大的银幕上正播放着旅行vlog,施月精心剪辑的画面配上轻快的背景音乐,将十天的回忆一一重现。
几人并排坐在舒适的皮质座椅上,从左到右依次是梁与黎、施月、井葵、邓言京、齐谦、蔡今原和徐夏曳。银幕的光影在他们脸上明明灭灭,时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
“这张拍得太好了!”梁与黎指着银幕上日出时分的合照惊叹。施月得意地晃了晃脑袋,“那当然,我们小葵可是特意调了色温的。”
后面画面切换到井葵拍摄的照片集。第一张是梁与黎和施月在花丛中的合照,构图精巧,光线柔和。
“葵子你太会拍了!”施月转头看向井葵称赞道,“这构图简直专业。”
接着是邓言京站在古城墙下的侧影,齐谦和蔡今原在溪边打闹的瞬间等等……每个人都有几张,合照也不缺,每一张都引来阵阵赞叹。
徐夏曳的照片出现,银幕上连续闪过好几张。有他站在雾中的剪影、低头时的优越侧脸、还有张回眸的瞬间。
“绝了,拍得真帅。”
齐谦吹了声口哨,“不过还是因为徐夏曳长得帅。”
蔡今原坏笑着插话,“井葵,你怎么拍了这么多张徐夏曳?你也太偏心了吧?”
施月:“我怎么觉得你把徐夏曳拍得更帅呢?”
梁与黎:“感觉氛围都和我们的照片不一样。”
齐谦:“有吗?我怎么看不出区别。”
梁与黎:“有啊,不觉得徐夏曳的看起来更有感情吗?”
井葵垂下眼睫,没有接话。
作为摄影系学生,她听过太多关于镜头有感情的论调。那些浪漫主义的陈词滥调,说什么爱意会透过取景框流露,深情能让快门捕捉到灵魂。
她向来嗤之以鼻。
摄影是精确的科学,是光影的数学,是构图的比例学。拍不好就是技术不过关,审美欠缺,对镜头语言理解不到位而已。
什么感情流露,在她看来不过是失败者的托词。
可此刻,听着朋友们半开玩笑的调侃,那些笃定的理论突然变得摇摇欲坠。银幕上徐夏曳的照片一张接一张闪过。她确实不记得自己何时竟拍了徐夏曳这么多。甚至是其他几人的几倍。
当时只是觉得光线正好,角度合适,构图完美,他很帅。
但现在回看,每一张都像是被什么无形的东西串联起来,形成某种她不愿深究的脉络。
心脏在胸腔里突兀地重跳了一记。
她不敢抬头,生怕有人从她眼中看出什么连她自己都不愿承认的东西。
专业素养构筑的理性高墙裂开一道细缝,那些被压抑的、模糊的念头如同暗房里的显影液,渐渐将某些画面显现出来。
她攥紧扶手,仿佛这样就能稳住那些摇摇欲坠的认知。最令人心慌的不是被看穿,而是自己都可能成为自己最不屑的那种理论的佐证。
徐夏曳依然直视银幕,面容沉静,仿佛没听见这番对话。邓言京偏过头看向井葵,目光在她低垂的侧脸停留片刻,最终也只是沉默地转回银幕。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氛围,连带着影院里的温度似乎都升高了几分。
梁与黎适时地打破沉默,“后面还有更精彩的呢!”
施月连忙按下播放键,vlog继续放映。
欢快的音乐再次响起,但方才那一瞬间的凝滞,在每个人心里留下了难以言说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