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接腔,语气是用关心做幌子的否定:“那种私企,看着工资高一点,但一点都不稳定。今天不知道明天的事。你看小林在国企多好。你一个女孩子,这么拼命图什么?”
她心疼地给黄转青夹了一筷子菜。
“听妈一句劝,趁早换个安稳的?以后有了孩子也好顾家。小林父母上次不也提过吗?觉得女孩子工作太忙太累,不利于家庭和谐。”
黄转青在一家颇有名气的游戏公司做原画,外人看来光鲜有趣,实则压力巨大。
小林的父母的确含蓄表达过:总得有个重心在家庭的人。
她心知肚明,在所有人的剧本里,那个人只能是自己。
母亲打了一巴掌,决定要给个甜枣:“你大学画的那几张花花草草,妈看着也喜欢,可那能养活你自己吗?幸好听了爸妈劝,才没往那条歪路上走,现在这个至少算是个正经公司的工作。”
黄转青看向小林,小林却只是端起水杯喝了一口。
母亲不满:“都不说话什么意思!你们总得有个明确的方向吧?”
黄转青胸口不太舒服,知道风暴必须由自己掀起。
“爸,妈,有件事要跟你们说。我收到一份北京的新工作Offer,假期结束我就会去报到。”
“北京?”母亲最先反应过来“去那么远干什么?你现在的公司不是挺好的吗?跑那么远,人生地不熟的!”
父亲语气严厉:“你在厦门好好的,跑去北京图什么?压力多大你知道吗?租房多贵?你一个女孩子。”
“图前途。”
“前途?女孩子要什么前途?安安稳稳才是福!”
“我为什么不能有前途?为什么不能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为什么?”黄转青寸步不让。
看正面交锋上压不住女儿,母亲转向沉默的小林:“小林!你倒是说句话啊!要我说,趁现在,先把婚结了!先成家再立业。”
压力转移到小林身上。黄转青的心也提起。
“确实,成了家,大家也能互相有个照应。”
小林说完,黄转青的心就放不下了。
“这才像个有担当的男人说的话!”父亲拍板。
母亲也如释重负,仿佛已经看到了女儿迷途知返的未来:“就是!小林这话在理!小林多为你着想!听我们的,先把婚结了,安安心心的,以后你想做什么,我们也不拦你!”
饭桌上的气氛因为小林的站队而和谐起来。
父母开始兴致勃勃地讨论起婚期、酒店、彩礼。小林也适时点头附和,偶尔偷眼看向黄转青,眼神里带着安抚。
黄转青看着这场关于她人生的谈判在她眼前达成共识。
小林承诺得如此轻易,却从未问过她一句“你愿意吗?”
他默认了双方父母的看法,认为她的工作是需要被“解决”的问题,不是值得尊重和支持的事业。
小林是个世俗意义上的好人。黄转青从不否认这一点。
他会在父母唠叨她工作时,象征性说一句“青青有分寸的”;
会在她偶尔抱怨工作压力时,说“别太拼了”;
他不反对父母,也默许了他们对黄转青工作的贬低;
他的支持流于表面,从未真正站在她的立场。
这份好里,掺杂息事宁人的妥协,以及一种“我已经在包容你了”的隐晦优越。
他不是沉默的旁观者,不是潜在的战友。
他早就是传统阵营里的一员。
黄转青低着头,心脏在胸腔里跳动。
是啊,她的这颗心还在跳动着呢。
“我不同意结婚。五一过完我就会去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