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文小说

书文小说>古代家生子的生存指南 > 第 16 章(第2页)

第 16 章(第2页)

做好的燔肉红润油亮,层次分明,筷子搛起来颤颤巍巍,咬一口香气四溢,入口甜,后调鲜。吃一口燔肉,再就一口米饭,食物带来的满足感立刻从胃里蔓延到全身,保准什么烦恼也没了。

胡姣见刘氏吃的正高兴,便把自己打算停了府里吃食生意的事情告诉了她。

刘氏顿时感觉自己碗里的肉不香了。不是说有好事吗?这叫什么好事?

胡姣假装没看见刘氏的表情,继续道:“如今虽然托了绣橘姐姐的福,咱家这小生意做的还行,可终究不是长远之计,万一被有心之人告一状,一家子都吃不了兜着走,还没得连累了旁人。”

倒也不是胡姣空穴来风,不提金桂娘那个讨嫌的,院儿里其他人其实也挺好奇的。就连孙阿嫂家的春儿都来过几回,问她这段时间家里作甚呢,总看见豆哥儿提着篮子一趟趟往外跑。

见她不像在说假话,刘氏觉得自己这下真的是要病了。金桂娘的麻烦没找成,自家的小生意也要做不了了。于是,忍不住开口:

“咱家那生意可好得很,多的时候一天七八十文,少的时候也有二三十文,比咱娘儿俩加起来的月钱都多,真个说不做就不做了?”

胡姣就劝她,一开始做这个生意是因为家里穷的没法子,才担着风险弄的,现在家里也攒了些钱,与其继续担惊受怕,倒不如撒开手另寻出路。

“女儿已经想过了,府里咱们不继续卖,可还能去市集上啊,这样也算是将这事儿过了明路,即便有人发现也有个说法,毕竟府里也没说不让下面的人出去卖东西。”

这话倒是真的,府里针线活儿好的丫头一多半都会做些帕子、荷包什么的送到外面的绣庄寄卖。这事儿梅娘子是知道的,也从不禁止。她御下有道,但不爱在这些小事儿上为难下面的人。

听她说的句句在理,刘氏虽不情愿,却也没那么难受了。只是,还是有些不忿就这么放过金桂娘。

胡姣瞧出她的心思,告诉她过两天金桂娘保准得主动来向她低头。

刘氏不解,忙问原因。

胡姣便告诉她,接下来去市集卖吃食的生意她打算在院儿里选一户一起做。人选她也有了,就是孙阿嫂家。

她家春儿比胡姣大两岁,但是如今还没有差事,成日里在家也是闲得无聊,倒不如和豆哥儿一起出去卖吃食,也能挣两个零花钱。

至于孙阿嫂家对门的金桂娘,那可是个不捡钱就算丢钱的人,看见了,心里必定难受,可不就得上门找刘氏吗?到时候……

刘氏一听是这个理儿,于是病就彻底好了。

第二天,胡姣果然去孙阿嫂家串门儿。

孙阿嫂男人孙同和胡姣爹胡舫一样都在田庄上,四五个月才回来一次,所以家里就只有她和女儿春儿两个。

春儿这丫头得来不易。孙阿嫂前头两个孩子都没能活过两岁,春儿是她的第三个孩子,又是个早产儿,所以便格外疼一些。如今春儿十岁了,孙阿嫂也没去府里替她寻个差事,家里的活儿更是从不叫她沾手。每日里只是在家绣绣花、做做鞋,甚至连鞋底子孙阿嫂都不让她纳太厚的,怕她扎得手疼。

只是有一样,春儿被宠得太过,心思单纯地近乎傻气,脾气也有些大。稍不顺意,那脸就垮下来,嘴噘得能挂油瓶,有时连她娘都拿她没辙。

胡姣上门说明来意,孙阿嫂顿时喜出望外。

她自家人知自家事,春儿在她眼里自然千好万好,可旁人却不见得。府里不少人都说她家春儿是“姑娘的身子丫头的命”,又说她把女儿养得不成样子,十岁了还什么也不会,将来怕是连婆家也难寻。

也有人好心劝她让春儿出去走动走动,哪怕是上街卖朵花儿果儿的都成,见见人,学学说话办事,总比成日闷在屋里强。

其实孙阿嫂何尝不想,可自己又没个一技之长,除了做些洒扫,什么也不会,便是去了市集也没东西可卖,再加上她也不放心春儿一个人去。

胡姣说的话,对孙阿嫂而言那可真是瞌睡送枕头。当下就喊了春儿出来,把胡姣的话又说了一遍。

谁知,春儿倒也愿意,立时就同意了,还赶着问什么时候能开始做这买卖,倒是让她娘孙阿嫂吃了一惊。要知道春儿平时可懒,自己换下来的衫儿、裙儿从来不愿意动手,非得捱到孙阿嫂下了工回来再洗。若不是孙阿嫂怜惜她,搁谁家不得屁股上挨几下。

可孙阿嫂哪里知道这妮子的心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