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姐接过转身递给了马车上的柿儿,便上车出发了。
“姑娘,你这带的什么,点心吗?”柿儿没吃早点,看着那盒子咽了咽口水。
王熙凤没好气地笑了笑,“一会儿城边的包子铺停一下吧,你垫垫肚子。”
“这是诱饵,可不能吃。”
“诱饵?”柿儿一副想打开,但是又不敢打开的样子。
王熙凤怕到时候她说漏嘴,于是主动打开了给她看。
“哇,瓷器,那边不是有瓷器吗?我们带去做什么?”
柿儿看着那瓷器有些爱不释手,“这是唐青花吧,姑娘果真富有,瞧这花色,瞧这瓶型,只可惜烂了这么大个口子,起码得折了一半的价,这是谁摔的?”
她脸上露出想把摔了瓶子那人碎尸万段的凶狠表情。
“我摔的。”王熙凤道。
“啊?”柿儿有些惊讶,忙道,“姑娘也不用太难过,你也不是故意的,虽说有点可惜……”
“我就是故意的。”
“啊!你为什么这么做?”柿儿眼睛都瞪圆了,只差写了败家两个字贴到王熙凤的脑门上了。
王熙凤不答反问,“你还懂古董?”
柿儿咧嘴一笑,“那是当然,你也不看我是做什么的,尤其是唐宋瓷器,我的最爱。”
“只可惜没一件真正属于我。”
“那你可会分辨真假?”
“当然,我不仅能鉴定真假,还能分辨新仿老仿。”柿儿十分得意。
若她说的是真的,那也确实值得得意。
王熙凤点头,“若是一会儿看到古董,你看出真假记下便可,不要说出来,这件事情若做得好了,回去到仓库给你挑一件你喜欢的。”
“当真?”
“我又不是求你办事,为何要骗你?”柿儿连连点头。
她神神秘秘道:“既然姑娘如此大方,那我也告诉姑娘一个秘密作为回报。”
“什么?”王熙凤问。
柿儿指着王熙凤手上的瓷瓶口,说道:“这玩意儿,宋仿的。”
“什么?”王熙凤有点不敢相信,这是她先前找的以前常年给贾府买卖古董那人手里拿的,没想到他竟诓自己。
“你看这东西,虽做工技艺都是运用唐代的技术手法,甚至这材料都是唐的,但恰恰是这裂口处,行家一看就瞧得出来,混了新泥,不过时间长了你也看不出是哪个年代的泥。”
“可这样的技术,那就是宋代才有的。”
王熙凤听得有些懵懵懂懂。
柿儿见他们都不懂,有些着急道:“就这么跟你们说吧,这东西是在宋时碎过而后补上的,所以手法是唐代的手法,材料是唐代的材料,可这混了泥,哪怕只有一点,也能很清楚地看出来,这样的技术是宋代出现的。”
王熙凤明白了,“那为什么不是明代的?”
“手法不同,明代更加细腻,若是明代的泥恐怕不是一碰就碎,我也不一定能看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