晌午过后,杨雨在炕上伸了一个懒腰,听到熟悉的动静后,连忙下炕,来到院子里。
“哥,柴火够用了,快别忙活了!”
杨谷闻声将斧头卡在劈柴墩上,抬手擦了一把脸上的汗。
杨雨从灶房倒了一碗水,递给杨谷,见他咕咚咕咚地一口气喝完,又跑去灶房倒了一碗,“前些日子你都在盖房子,这几天又要下地干活,晌午不睡觉,却在这里劈柴,看你都瘦成什么样了!”
杨谷看着妹妹生气的样子,笑道:“我是睡醒了才劈柴的,不然你拿什么做晚食。”
杨雨:“我长大了,我现在可以劈柴,不信你看!”
杨谷赶紧拉住撸起袖子的妹妹,伸手在她头顶上比划了两下,“还没我胸口高呢,还有的长呢!”
杨雨气得不想说话,腮帮子都鼓起来了,杨谷安慰地轻拍她的小脑袋,“这次给你买的头绳喜欢不?”
杨雨被转移了注意力,立马摸了摸自己的脑袋,笑着点头,“喜欢,这次买的红绳更红艳!”
顺阳县的物件都很寻常,别说好看的布料或精致的首饰了,甚至连女子的红头绳都少有鲜亮的。
杨谷嘴角噙着笑:“喜欢就好,这次是从南边来的货郎那里买的,以后我多去县城走走,没准还能再遇到他。”
“哥,你这次给我买的红绳,已经可以用到明年了,咱的银子要省着花,留着买肉,然后再给我找个漂亮嫂子,嘿嘿!”
杨谷脸色不变,却伸手合上自家妹妹的嘴巴,“天冷了,你这样露着牙豁口,不进凉风么?”
“呃。。。”
杨雨捂着嘴巴,觉得自己好像被嘲笑了,恨恨地向地面跺了一脚。
过了一会儿,杨谷扛着锄头和镰刀出来了,“我去地里了,你在家好好的,别随便给人开门。”
“知道了!”每次出门都要嘱咐一句。
等杨谷走出了自家的木门,杨雨突然想起什么,连忙追出去,手扒着墙喊道:“哥,晚上吃手擀面行不行?”
“行!”
杨雨看着自家亲哥远走的背影,沉默了一会儿,回到院子中,将方才劈好的柴火,整齐地码在灶房屋檐下,然后拿着比自己高一头的大笤帚,将一些木屑扫成一堆,顺手还把院子里的落叶,也归拢在一起,最后全都塞进锅灶里,留着晚上烧。
做完这些后,杨雨的脸蛋有些红了,额头上也有一层薄汗,她喝了半碗水,便又来到自家屋后的篱笆院。
后院是她的小菜园,种着她和哥哥俩人吃的青菜,在西南角有一个鸡窝,是哥哥用石头垒的,里面住着三只母鸡,又矮又胖,每天能至少能下两个蛋。
因着晚上要吃面,杨雨便来菜园摘点菜,用来做卤子。
·
丈量田地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到了晌午,也才量出五家的地。
房宁等人逃荒出来的,饿习惯了,就算不吃午食,也能撑得住,可是张荣等人却已经饥肠辘辘。
因此冯老娘便号令大家就地煮饭,“几位大人,我们吃的差了点,你们别嫌弃!”
张荣连忙摆手,“吃你们的粮食,我们已经是于心不安,怎么会嫌弃,等回到县衙,我们便将粮食还上。”
周槐花笑着说:“你们吃的这点饭,跟我们吃的早食比起来,那就是九牛一毛,客气啥啊!”
“就是,不用还粮食!”
几个妇女嘻嘻哈哈的,让张荣这样的小年轻有些不好意思,躲到冯山那边去了。
吃过午食,丈量继续,一直到日头不晒人时,各家各户的田地终于划分清楚了,田地的边界距离榆树林也越来越近。
接下来便要开始选自家的宅地,大家更兴奋了,关系好的此时已经拉着手,一起商量怎么盖房子了。
房宁想选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在别人激烈讨论的时候,她奔向了西边的榆树林。
“房宁,你干啥去?!”冯老娘在后面大声喊道。
房宁回过头,也扯着嗓子喊道:“我来这边看看宅地!”
榆树林有多大,房宁看不到最深处,但是走到边缘处时,她却发现了一处院子,“这里还有人家?!”
院子被外层的几颗榆树挡住,在远处看时,很难发现。
房宁走进去,先看到一圈用石头垒成的院墙,院墙挺高,以房宁的身高,看不到院内的样子,她找到院子的大门,是由木板做成的,此刻正微敞着,可以看到院子里的部分布局。
对着大门的是三间正方,房子同样是由石头砌成的,正房的左边还有一间土房,房顶有个烟囱,应当是这家的灶房,正方的右边则是一个草棚,棚下堆放着才收来的高粱和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