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她们遇见了你,你懂的多,她们福气在后头哩。”
“也许吧。”
生活在慢慢变好,在网友们的指点下。
只要不是懒人。
日子会越过越好的,可是她依然会想起家人。
她来到这里,成了王大丫,那陪在她妈身边的人是谁呢?
她真的好想她妈呀。
“布料晚上你叔给运回来,我去城里割点肉回去,晚些家里孩子便跟着他爹回来了。”
“休沐日?”
张蓁知道崔萍有两个小子,小的那个在道乡学院读书。
大的那个不喜欢读书,在城里跟着木匠学手艺。
“明天不是十五了吗?每月固定这个日子休沐。”
“读书费脑子,回来得给他做点好吃的补补。”
“应该的。”
道乡书院坐落在苴兰城,偏西南方向,
离老街这边还算近。
那个方向正对着不远处山上一座寺庙。
听说走在那条街上,还能听到学子们的郎朗读书声。
汤永清和村里另外同龄两个孩子就在这道乡书院里读书。
束脩收的不高,院里的老先生是个秀才。
老伴早些年去世了,留下个遗腹子。
今年也才十四岁,书院除了老秀才和个半大的小子。
还有一个厨娘帮忙做饭。
再多的,崔萍就不知道了。
她不是一个喜欢到处打听的人。
聊着天,不知不觉便走到了村子里。
张蓁眼尖,又看到了上次来村里借锄头跟着她们好一会的胡柿。
这男孩长得虎头虎脑。
顶多五岁,比小树长得壮,眉毛很淡,忽视那不知道吃啥弄得黑乎乎的嘴。
那双黑葡萄似的眼睛很好看,此时正滴溜溜转个不停。
对走在崔萍身旁的张蓁这个人充满着好奇。
“崔婶婶,她是谁?你家亲戚?”
他好奇的打量张蓁,歪着脑袋。
“对,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