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皎不知道怎么形容这种感觉,就是好像全世界的信息都在告诉她,江日昭同越淮昼无比恩爱。爱到一方逝世,另一方思念到要找个替身——也就是自己,留在身边。
虽然在江月皎眼里,这种感情烂到她懒得多骂,但在这个时代的舆论里,这的确是深爱的一种表达。
可是作为替身本替,江月皎生活在江日昭的环境里,却并没有感觉到长姐对越淮昼的感情有多少,甚至她觉得长姐对越淮昼的情义都不如她对自己的多。
现在这种感觉在听了当归的回答后,更为强烈。
她记得人人都说,越淮昼刚登基那段时间正是帝后感情最为浓烈的时候,所以才会带着长姐一同下江南。
可问题是,如果二人感情真的到了你侬我侬如此地步,她不相信长姐对陛下的移情别恋会一点醋都不吃。
爱一个人本身就是一件独占欲爆满的事,无关对错,无关爱的人是谁。
这个朝代的规训或许可以让这份独占欲被压抑,显得不那么明显,但绝不可能消失。
如果江日昭真的如同传言那样爱越淮昼,江月皎相信她能容忍越淮昼移情别恋地迎娶她人,但赏赐府邸、置办嫁妆这种事,多少就有些超过了。并且自林柔入宫之后,长姐同她的关系更是好得宫中人人皆知,仿佛是亲姐妹一般。
当然,如果这是越淮昼要求的,江日昭当然只能照做。但这样一来,陛下宠爱疼惜皇后的传言,岂不是又成了悖论?
哪里有人愿意自己深爱,也深爱自己的女子,去操办自己同他人的婚事呢?
反倒是今日林柔的话,让江月皎恍然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
她的长姐待林柔如此这般,并不像是一个皇后对后妃所应该做的,反倒是更像林柔口中的长嫂对小妹的关爱。
所以,她长姐真正所爱之人,应该并不是越淮昼,而是林柔的兄长?!
或许是林柔的兄长死后,越淮昼巧取豪夺了自己的长姐,还做出一副帝后和睦的假样子来哄骗世人……
想到这层逻辑,江月皎反倒莫名轻松了一些,至少她的长姐并不是死在所爱之人的刀刃之下。
她之所以如此认为,是因为那日自己在越淮昼寝殿中寻到的那条染血的布条,上面的血迹点子同她那日衣衫上的格外相似。
第六感告诉她,这和长姐有关,所以她悄悄绞下来一点,然后偷偷让人和自己那件衣裙一起,拿去了宫外寻郎中来验。
直到前几日,有一名跟随南楚使团一同而来的义诊医者,认出了此毒大概率来自于南楚。
果然和南楚脱不了关系!
如此看来,当日那个小宫女所言为真,长姐之死很大概率与楚瑜有关,而越淮昼很可能知道一些什么。
可惜,还没等到江月皎想好该如何查清楚瑜同此事的联系,就遇上了后面一连串的事情。
不过,有越淮昼阻挠,再加上楚瑜本身特殊的身份地位,这事必然急不得。
眼前,治好林柔的失魂症才是当务之急。想到这里,江月皎叹口气,无奈地抓了把头发。
翌日,江月皎调整好状态和心情,照旧来到和宁宫陪着林柔。
江月皎本想私心引导她多说一些关于江日昭的事情,但又怕刺激到她,最终只是想想作罢。
不过林柔似乎很喜欢江日昭,同“兄长”在一起时,总时不时提起她这位“嫂子”。
在林柔断断续续的描述提及中,江月皎拼凑出了一些关于江日昭同她兄长相处的碎片。
什么一同春游啦、一同骑射啦、一同游元宵啦……
反正二人是一同长大的情义,除去没有订娃娃亲这一项,几乎符合所有话本子里“青梅竹马”的剧情走向。
甚至林柔还会时不时催促“兄长”将“嫂嫂”邀来一起,毕竟她的记忆里,兄长每一次回京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江月皎此时只能苦笑,她去哪里给林柔找她的“嫂嫂”,自己的长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