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上午,蓝京主持召开入主金河的第一次市委常委会议,这回正法委书记李慎也来了,只有宣传部长王松病假,另外市长空缺,实际参会为九名常委。
蓝京按惯例让常委们做简短介绍——石应铨空降后朝明有些地级市开始跟风,大会小会动辄长篇大论,会议时间越拖越长,蓝京却欣赏原来简洁高效的会风,要求每位常委发言时间不超过五分钟,最后简单总结一下就结束。
本来这样挺好,孰料轮到组织部长翁敏婕发言时突然吵起来了!
翁敏婕谈金河干部队伍建设时陡地锋芒直指徐陶章:
“……我不怕得罪人就指名道姓吧,经开区好像组织人事工作的特区,每次市委安排的后备人才遴选、干部考核、群众测评,别的区县密切配合,经开区却推三阻四!人事任免推荐名单总拖到截止时间最后一刻,唯恐走漏风声似的,审核名单还不能多问,一问火冒三丈,经开区是比其它区县高半级,但不至于比市委还高吧?陶章同志!”
此言一出真是一片哗然,都没料到翁敏婕脾气如此火爆,居然市委书记第一天走马上任就捅出班子内部矛盾,还是在庄重严肃的常委会。
按朝明惯有的思路属于金河系内讧吧?但在金河却不能这么理解。
众目睽睽下的徐陶章面沉似水,手指轻叩桌沿道:
“经开区任何问题都可以在常委会上指名道姓,我是书记,我愿意负领导责任,如果情况属实的话,但敏婕同志讲的这些是不是事实?我表示怀疑!干部考核遴选测评只要做了都有材料证明,什么叫密切配合,什么叫推三阻四?我觉得敏婕同志不宜用主观色彩太浓的词语评价工作;人事名单移交与审查是区组织部操作的,我回去了解,这会儿不作臆断;我唯一同意最后一句,经开区行正级别的确比其它区县高半级。”
翁敏婕道:“主观还是客观,陶章同志应该心中有数,大家都不是呆子,同样的工作各区县态度如何都感觉得到!”
徐陶章还没来得及说话,纪委书记彭绎拍马上前刺了一刀:
“经开区干部处处觉得高人一等的坏习惯是该改改,这段时间我们查案也发现,很正常的查询、扣划、冻结等操作到经开区就不正常,打着保护企业的幌子相互推诿塞责,给专案组调查造成各种障碍。”
徐陶章遭到围攻也不慌乱,冷冷道:
“哪些干部故意刁难、不作为,请拿出名单和证据,该处理决不手软!今天蓝书记主持会议是常委们相互介绍,请不要浪费时间。”
“是啊我们紧紧围绕主题,”副书记王定诚道,“敏婕同志发言结束了?”
翁敏婕道:“还没有,申请延长两分钟!我为什么拿到常委会上说,因为金河市委自从凌书记调离后没开过一次真正意义的常委会!随着饶市长调离,常委会都开不成了,变成各种形式的联席会、协调会,有什么作用?对常委根本没有约束力!我由衷希望蓝书记上任后把工作抓起来,把包括经开区在内管起来,让常委会集体领导发挥应有的效力!”
好嘛,干脆对蓝京提要求了,怪不得她的评价里有“强势霸道”四个字。
“说完了?那我讲两句,”徐陶章道,“我再次强调经开区级别事实上高半级,所以不是经开区干部觉得高人一等,而是同样的岗位、职务,经开区的确高人一等!市里某些单位部门当大爷惯了,下基层以钦差大臣自居,吆喝下面同志干这干那,结果在经开区碰到硬茬就不适应,觉得不能接受,完全是心态问题!市直部门到区县不能都用‘视察指导’字眼,也是日常工作嘛对不对?你张口闭口‘领导指示’然后要这要那,自己却懒得动手,怎么好意思指责基层同志不配合?这就不实事求是嘛。”
统战部长张久宽微微颌首:“改进机关作风、提升行正效能一向是京都提倡的,特别金河需要加强。”
张久宽发言虽略偏向徐陶章,但把双方争论焦点作了一点升华,如果就此偃旗息鼓倒也罢了,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杀了出来:
常务副市长毕国治!
毕国治道:“我不认同陶章同志的说法,市直机关之所以称作机关,就是对区县基层具有行正管理权、业务指导权、执行监督权,市领导当然是视察指导,市级机关办事员下去即代表上级组织,按领导指示理所当然,陶章同志这方面指责没道理!我还想陈述一个事实,年初市正府下达关于房价、物价、土地拍卖三调控要求,上半年只有经开区没完成任务,各项考核指标都超红线,请问为什么?难道书记、市长暂时空缺就可以为所欲为?”
会议室里又是一片哗然,后排记录人员均手指颤抖,拿不准能不能如实记录。
毕国治最后一句话实质上揭示今天常委会爆发冲突的根源,那就是市委主要领导空缺时间太长,常委们各自为战互不买账故而积累了重重矛盾。
徐陶章道:“所有子弹都冲经开区来,没关系,我们早就适应了!但我还是要强调经开区情况不同,成立伊始就明确享受特殊正策、特殊优惠,一些宏观的、面上的东西可以暂缓执行或不执行,就拿国治同志要求的三调控,经开区起步最晚,是在一片荒地上搞的发展,依靠国家正策扶持和财正补贴吸引外资好不容易发展到如今规模,我们要让大家有升值预期,才能不断流入人才、资金、技术,反之房价物价死水一潭,投资处处受限,经开区怎么发展?”
“经开区双轨制是当年省委明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