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的令旨送到乾清宫,马秀英看了看,便写了个准字,付之实施。
李景隆的加封公布之后,立马在朝堂上掀起一阵波澜。
许多开国功臣,都混的还不如李景隆呢。
但是……也只能羡慕嫉妒了。
对臣子而言,最大的功无非就是从龙之功和救驾之功了。
这两个李景隆都混上了。
而且当初玄武门上那一跳,保住了大明接下来的传承,这个功也不小。
更何况,这消失了几百年的传国玉玺,也被李景隆给找回来了。
最心痛的莫过于毛骧了。
把那些小弟们骂了一遍又一遍。
比李景隆先去,结果东西还被李景隆给找到了。
不过,接下来颁布的旨意更是震惊朝野。
皇太孙有旨,追封已故功臣。
马秀英没有以圣旨的名义布,而是把这个功劳让朱雄英自己拿着了。
马秀英本来就没有想过贪权,现在马秀英只是把握大方向,其余的让朱雄英自由挥就可以了。
等朱雄英长大了,有了嫡长子,马秀英就准备渐渐退下了。
朱雄英要追封已故功臣,这让淮西集团的不少人感激,毕竟那些已故功臣大多都是他们的弟兄。
有些实在是冤!
老朱太压功勋了,对晋升卡得太死了。
有的明明足够封国公了,偏偏卡在那里,等人家死了才追封。
对于这一类人,朱雄英全部追封为王。
一应追封,办得那是浩浩荡荡,给朱雄英大收了一波民心。
同时,先太子妃的忌日要来了,礼部的意思是大办一次,马秀英也同意了。
让秦王朱樉负责。
同时,让他们参加完这次的祭奠之后,就各自回封地去。
朱雄英拿着礼部的奏折,来找马秀英。
“奶奶,孙儿觉得这有些太过于奢靡了些,母妃在天之灵有知,肯定也不愿如此奢靡。”
不是朱雄英不为自己的娘着想,而是这一次祭奠要花一百五十万两银子。
太多了些。
如果拿来改善民生,不是更实用吗?
朱雄英想的是办得盛大些,但没想到礼部办得这么盛大啊。
马秀英接过礼部的清单看了看,“不奢靡,开平王嫡长女,给朱家生下嫡长孙,延续血脉传承的大功臣,受得起这份体面。”
朱雄英见此,也不好多说,“好吧,不是孙儿不孝顺母妃,只是如今大明百废待兴,孙儿以为当以国为重。”
马秀英抚摸着朱雄英的小脸儿,“国库有钱,雄英,在有那个实力的时候,鱼和熊掌未尝不可兼得,忠孝能两全的时候,未必非要做选择。”
闻言,朱雄英似懂非懂,“好吧,那就照准。”
马秀英嗯了一声,“你母妃的嫁妆清单已经查出来了,也算清楚了,你打算怎么办?”
“奶奶的意思呢?”朱雄英没有急着表态。
马秀英回答道,“他内帑里攒了一些钱,去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