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温宪的屋子里不大像姑娘住的,反倒像阿哥们的书
nbsp;nbsp;nbsp;nbsp;房。
nbsp;nbsp;nbsp;nbsp;墙上挂着山水卷,绣幛后边是成排成排的书架,能看见的地方几乎都摆满了书,也不拘是什么类型的书,经史子集有,京里流行的话本子也有,甚至就连西洋人那边送来的天文学书本也有不少。
nbsp;nbsp;nbsp;nbsp;“鸣琳说这几日京中怕是暑闷,特地嘱咐我叫您莫为事情操心,若是有什么不舒服的就煎一剂栝蒌薤白半夏汤缓缓。”虞燕凑到温宪身边一边给她介绍石阳,一边探头去看她手边提笔正在写的东西,“姑姑!我和您说话呢!”
nbsp;nbsp;nbsp;nbsp;“好啦好啦,你见我什么时候不操心过?我自己的身子骨我还不知道么?难受了自然会停下来好好歇息的。”
nbsp;nbsp;nbsp;nbsp;温宪停下手中的笔抬头看向石阳目露赞叹:“这位就是石姑娘吧,百闻不如一见,听额林珠说你凭一己之力将八间店铺开成八十五间”
nbsp;nbsp;nbsp;nbsp;温宪从小就喜欢看游志,因为她身子骨不好的缘故很少离开宫里,因此反倒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nbsp;nbsp;nbsp;nbsp;石阳这几年跟着商队走南闯北,不管是江南水乡还是漠北孤烟亦或者是西洋风情都见识过不止一星半点,她见温宪听得津津有味,便干脆就着她桌案前摆着的地图一边指一边讲了起来。
nbsp;nbsp;nbsp;nbsp;在公主府待着的上半日过得还是很快的,尤其是在一个愿意说一个愿意听的情况下,几乎屋子里的人都没有怎么感觉到时间的流逝。
nbsp;nbsp;nbsp;nbsp;她们还在屋内议论得热火朝天,前院就有小太监过来传消息说万岁爷到门口了。
nbsp;nbsp;nbsp;nbsp;温宪今日过生却没怎么让厨房的人大肆铺张,反倒是自己动手去厨房下了一碗面。公主说要煮面厨房自然早早就将东西都预备好了,面是新揉出来撒了盐煮过后又重新过了一遍凉水的,听厨子说这样咬起来要更劲道。
nbsp;nbsp;nbsp;nbsp;“朕还记得从前你在宫中过生辰的时候皇额娘都会叫寿康宫的小厨房给你煮一碗素面吃,那面条就一根,你那会刚学会吃东西不久,一口气把面吸上去中间都没敢咬断,最后嘴巴里塞得鼓鼓囊囊的,倒是把皇额娘吓了一跳。”
nbsp;nbsp;nbsp;nbsp;康熙此时倒是卸下了宫中那副不怒自威的模样,虞燕许久没有怎么认真打量过他了,今日一见蓦地心头一跳——眼前这位帝王确实年迈了,他的发间已经生出了许多灰白,眼睛虽然还不至于和其他老人一样到浑浊的地步,但也不复从前洞若观火的澈亮。
nbsp;nbsp;nbsp;nbsp;温宪笑着应道:“那会女儿才多大,如今一眨眼都快二十五了。”
nbsp;nbsp;nbsp;nbsp;放到旁人家早就是做额娘的年纪了。
nbsp;nbsp;nbsp;nbsp;“你年纪哪怕再大也是朕的女儿。”康熙叹了一口气,他从前为了缓和永和宫一脉和佟佳氏的关系才特地让这个女儿嫁到佟家,不管怎么样他是真没想到佟家的家风会差到这个地步,反倒是弄巧成拙。
nbsp;nbsp;nbsp;nbsp;温宪轻轻咬断碗中的面条,饮了口咸了些的面汤后笑盈盈道:“先前汗阿玛叫内务府那帮人将女儿的府邸重修了一遍,这园子的景致比起先前要大上不少,咱们要不去转转?”
nbsp;nbsp;nbsp;nbsp;康熙自然不会说不好,虞燕见状也跟在他们后边,和温宪公主两个人一左一右说些逗趣的话。
nbsp;nbsp;nbsp;nbsp;八月的日头晒得慌,好在湖心院那地方四面环水,哪怕是再热的夏日也冰冰凉凉的,温宪自然不想让自家阿玛来府上一趟落得一个中暑的名头回去,干脆就领着他一路往湖心院的方向跑。
nbsp;nbsp;nbsp;nbsp;路上看见几株盛开的木槿温宪还指着笑道:“从前在宫里那会南三所里也种了这个,四姐姐最喜欢的就是这花了。”
nbsp;nbsp;nbsp;nbsp;“恪靖小时候爱玩爱闹,南三所的花草树木哪一块没被她糟蹋过。”康熙忍不住也笑了,说到恪靖公主他不知想到了什么,原本舒展的眉头渐渐拧了起来。
nbsp;nbsp;nbsp;nbsp;“漠北这几年倒是还算安宁,恪靖在其中功不可没,只是漠西那边策妄阿拉布坦是一直蠢蠢欲动,你四姐早早就递了消息上来说这几年准噶尔部往她们那边抢了许多牛羊过去,就连人也掳了不少。”
nbsp;nbsp;nbsp;nbsp;这几年的木兰围猎准噶尔部也每次都是姗姗来迟,康熙虽然面上不说可心里早就记上了,策妄阿拉布坦心思不纯,如今静卧不过是因为早几年三征噶尔丹的时候准噶尔部的人马都死完了,若是再过几年,恐怕就不单单是和其他部族争夺牛羊人口了。
nbsp;nbsp;nbsp;nbsp;“狼子野心哼。”
nbsp;nbsp;nbsp;nbsp;康熙叹了口气:“只可惜这几年国库实在空虚,虽说税银收上来确实比从前多,又有土豆这种作物免了农人们颗粒无收的惨案,但是水灾一直连绵不绝,光是治河每年都是大几百万的下去。”
nbsp;nbsp;nbsp;nbsp;他一开口提到国库空虚这几个词,虞燕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温宪,她一听这话就笑了:“要不然怎么说汗阿玛您是真龙天子,这可不是正要打瞌睡就有人送了枕头来。”
nbsp;nbsp;nbsp;nbsp;康熙不解她是何意,只见温宪拉着他进了水阁。
nbsp;nbsp;nbsp;nbsp;石阳原本正坐着捡刚从池塘里捞上来的莲蓬吃,看到进来的康熙后连忙起身跪下,额头抵在手背上。
nbsp;nbsp;nbsp;nbsp;“民女石阳见过万岁爷。”
nbsp;nbsp;nbsp;nbsp;第75章
nbsp;nbsp;nbsp;nbsp;难产阎王打架小鬼遭殃
nbsp;nbsp;nbsp;nbsp;石阳手下的四海通商会几乎遍布整个广州城,虽说还不至于到垄断的地步,但其规模可窥一斑。康熙对地方上的掌控并不薄弱,专门负责通商口岸的官员早早就将石阳的来历背景和这些年的经历打听得一清二楚,他自然知道石阳此人。
nbsp;nbsp;nbsp;nbsp;“四海通商会的东家阳姑娘,便是朕远在京城也常有所耳闻。”康熙抬手示意免礼,“温宪特意带朕来此,恐怕是你有话要与朕说。”
nbsp;nbsp;nbsp;nbsp;“万岁爷圣明。”
nbsp;nbsp;nbsp;nbsp;石阳起身却未落座,反而是向康熙行了个大礼,她的脊背绷得直直的:“五年前郑姓商人勾结外邦往大清输送毒物,民女也曾因此物深受其害、深知其毒。若非万岁爷明下禁令,广州城恐怕早已被西洋人带来的大烟残害得不堪设想。”
nbsp;nbsp;nbsp;nbsp;话语是今日在马车上的时候虞燕和她串联过的,但是真正听石阳说出来的时候虞燕的心中还是忍不住叹了口气。少年时的娇生惯养和后面以一己之力支撑整个家庭,最后却差点沦落花船的经历到底给石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nbsp;nbsp;nbsp;nbsp;她对大烟那叫一个深恶痛绝。
nbsp;nbsp;nbsp;nbsp;“故此,听闻二格格提及万岁爷有意讨伐漠西,却因国库空虚而有所顾虑,若皇上不弃,民女愿捐资五百万两,助万岁爷出征。”
nbsp;nbsp;nbsp;nbsp;五百万两这个数目已经比这两年的关税都高了,但西北路途遥远,粮草的运输成本极高,先前三准噶尔花了七年的时间,花费约数千万两白银,这才导致这几年康熙一直在与民休息增收国库却收效甚微。